当前,重庆正加快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,全力构建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。今年以来,中欧班列(成渝)实现稳定有序运行,上半年开行近3000列,并不断创新、拓展和延伸,搭建起贯通欧亚的绿色经贸新通道,为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不竭动能。
不久前,一列满载通讯设备、汽车零配件等货物的中欧班列(成渝)南通道特快班列,从重庆团结村车站出发,经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,途经阿塞拜疆、格鲁吉亚等国,最终抵达土耳其及其他欧洲腹地城市。这趟班列的开行,也标志着中欧班列南通道特快班列在渝实现了常态化运行。重庆经中间走廊到欧洲的货物,通过动态优化运力配置、精准匹配沿线铁路运能、优化运输时效,运输时间能压缩至25—30天,较传统方式快10天左右,运输时效提升明显。
土耳其太平洋环球物流集团董事长阿斯卡说:“我们希望未来中土之间越来越好地发展,最快的速度、最好的效率,这也是我们的共同目标。”
除了开行更高效的线路,我市还通过不断优化“东盟快班”,实现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无缝衔接。日前,首趟“东盟快班”的回程班列抵达重庆并进行中转,标志着这条贯通欧亚的物流新通道实现双向对开。这趟班列满载母婴用品、美妆产品和医疗耗材,从德国杜伊斯堡始发,在重庆编组后,最终抵达越南。
渝新欧(重庆)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中心销售经理谭人允说:“今后从东盟到欧洲双向对开常态化运营后,全程只需要大约19天,比传统海运时效提升了50%。”
国铁成都局兴隆场车站调度车间副主任李育锋说:“借助‘东盟快班’,重庆将成为东盟与欧洲运输枢纽,这将进一步提升国际物流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,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。”
凭借国际物流大通道的物流优势,重庆从内陆腹地跻身开放前沿,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正不断提速。数据显示,今年1-6月,中欧班列(成渝)累计开行近3000列,运输货物超20万标箱。截至目前,已开行线路50多条,覆盖欧亚各国的120多个城市。
渝新欧(重庆)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、总经理刘太平表示,中欧班列运输的不仅仅是货物本身,更是通过高效物流运输组织,缩短了亚欧两地的陆上距离。接下来,他们将继续深化协作机制,全面提升班列开行频次和运行时效,为“重庆智造”走向世界提供坚实保障。
(重庆广电-第1眼TV记者 富治平 宋念念 特约记者 刘孝洪)